滨海文化

主页 > 访谈 >

访谈

大检察官访谈|贺恒扬:做优法律监督,画好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2-11-25 10:17:52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巴渝大地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重庆市检察机关将如何找准服务发展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在法律监督工作中?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二级大检察官,重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贺恒扬。

  记者: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庆市检察机关将聚焦哪些方面服务保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贺恒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检察机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法能动履职,服务保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中央强调什么,检察工作就锚定什么。为服务保障“六稳”“六保”,重庆市检察机关连续三年送出“司法大礼包”——2020年,启动“保市场主体、护民营经济”专项行动,联合公安、法院等清理撤销涉企“挂案”积案1600余件;2021年,开展“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2个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100家市级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落子”巴渝大地,“零距离”护航科技创新重点企业;2022年,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联合工商联等九部门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坚持依法“能用尽用”,助力营造更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庆市检察院与广阳湾片区行政主管部门紧密协作,建立起一套“检察监督+联动执法+联合普法”生态环保模式,全方位守护“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

  2021年1月,针对广阳湾片区个别地方乱倾倒、乱堆放建筑垃圾,威胁土壤、水体安全的问题,重庆市两江地区检察院有效发挥生态环保领域跨区域行政公益诉讼职能作用,推动有关地区和部门开展联合专项整治,协调出台征地区域生态拆迁实施方案,蹚出了一条绿色拆迁治理建筑垃圾的新路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目前,重庆正全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今年9月28日,成渝金融法院在渝正式挂牌。成渝金融法院跨省域管辖案件,检察机关如何实施法律监督,在全国尚无先例。这也是继设立两江地区检察院实施跨市域法律监督改革后,重庆市检察机关承担的又一项力度更大、难度更高的改革任务。在最高检的领导下,我们将充分发挥川渝检察一体化优势,办好金融监督案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领域安全,做深做细审判与监督的衔接配合机制,精准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重庆市检察机关将如何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

  贺恒扬: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看来,要做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必须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通过持续深化检警、检法、检司、检律协作,画好司法公正同心圆,多方携手破解监督难、监督软问题。

  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今年4月,我就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抗诉案依法出庭履职。办案中,我们发现当前包工包料承揽工程领域“知假买假用假”现象较多,司法机关对承揽人故意使用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究竟如何定性存在争议,遂与法院多次沟通协商,提炼形成了一项知识产权类案法律适用裁判规则,对于依法治理建筑工程领域包工包料乱象、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规则、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9月,重庆市检察院与重庆市高级法院举行第二次工作联席会,双方聚焦打击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犯罪,加强支持起诉工作等方面达成10项协作共识,标志着重庆检法协作共赢全面迈入2.0时代。

  在协作中监督、在监督中协作。实践证明,随着检法协作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力度越来越大,不少法律监督难题迎刃而解。比如,重庆市检察院、高级法院共同制发《关于防范化解刑事案件久审不决工作机制的意见》,落实联合清查预警、联合督办等7项机制,迄今已督促审结108件,为办案按下“快进键”。

  检警协作方面,重庆市检察机关依托检警共建的43个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以公安机关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现场执法音视频管理智能系统等为载体,打造“110可视化系统监督平台”,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接处警第一线。今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监督立案、撤案件数同比分别上升1.5倍和3.6倍,两项监督质效明显提升。

  今年9月,重庆市检察院、高级法院、司法局联合制发《关于协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意见》,积极推动重庆各地建立行政争议化解中心,构建行政争议跨部门协同实质性化解工作格局。

  记者:谈到破解法律监督难、监督软问题,不少法律监督环节都存在线索发现难的监督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另外,“大墙内”监督可能存在的虚化问题该怎样解决?

  贺恒扬:破解线索发现难,打通法律监督“最先一公里”,我们要敢于做数字检察的“弄潮儿”,让大数据赋能线索挖掘成为一方“源头活水”。

  早在2017年2月,为打通信息数据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的瓶颈,重庆市检察院专门设立智慧检务应用中心,实时集成全市三级检察院办案数据和视讯资源,运用多媒体合成技术和3D展示技术,实现“数据一张图、调度一张网、办案一体化”。依托于此,我们组织对乌江流域重庆段关闭矿山治理的情况开展一轮“云巡查”,迄今已陆续立案调查18件,提起公益诉讼6件,促进该流域生态问题的溯源治理。

  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花样繁多、隐蔽性强,监督线索发现难更为突出。重庆市检察机关注重从个案中梳理关键性要素,对全市200余万份民事判决书进行大数据筛查,从中发现了2400余条“套路贷”虚假诉讼类案监督线索。据此,重庆市检察机关迅速部署开展涉“套路贷”虚假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目前已监督案件110件。

  大数据赋能监督线索挖掘,这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今年10月,重庆市三级检察院全面上线数字档案,171万卷、9147万页库藏档案悉数“上云”,实现数据标准统一和集中存储,为下一步广泛服务于各种大数据监督场景打牢基础。不仅如此,重庆市检察机关还将依托110可视化系统监督平台,专门研发AI系统对全市每年500万条接警处警信息进行智能筛选,精准挖掘监督线索。

  针对“大墙内”监督可能存在的虚化问题,重庆市检察机关在全面推广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冬梅工作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监督平台,强化对“减假暂”案件的实质性审查。比如,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探索设立“减假暂”办案中心,仅半年时间就集中办理辖区两个监狱“减假暂”案件1588件,其中提出调整改变减刑幅度意见285件,采纳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