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杨开忠:要认识和掌握协调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最佳答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开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科学理解和把握“为什么”“怎么样”“由谁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经济时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背后有哪些深意?
杨开忠: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目前,经过过去10年的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关键时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正确处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自然是新时期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立足点、基本原则和路径的系统论述,概括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相互作用,全面涵盖了生态环境变化各方面的人类驱动因素。因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体现了系统观察、分析、预测、指导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
图片来源/新华社
怎样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科学把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大任务和路径的关键点有哪些?
杨开忠: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回答了怎样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问题,明确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四大任务和路径。怎样科学把握这四大任务和路径?
我国人口正在步入稳中有降的增长轨道;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轨道,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人均GDP相对呈快速增长;随着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以及经济边疆聚落收缩,全国人口和经济布局从松散化正在向紧凑化转型;各种物质消耗总强度在经历本世纪最初10余年的抬头上升后已重新转入下降轨道;技术进步协同效应持续增强,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运输技术结合日益深化,这种协同效应还将进一步显著增强。因此,从这个生态文明科学框架来看,科学把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大任务和路径的关键在于以下五点。
一是把倡导绿色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GDP变绿。
二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降低社会经济各类物质消耗总强度。
三是深入推进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能源体系,发展以新能源运输装备产业为主导的绿色低碳产业,逐步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四是大力促进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积极稳妥做好边疆地区人口收缩工作,加快形成紧凑高效、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五是推动降碳、减污、保护生态协同增效,努力在协同增效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由谁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那么,“由谁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杨开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从根本上指明了由谁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可以认为,我们要健全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基于自然,党委领导,有效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相结合的资源配置体系。
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法律、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二是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资源环境市场。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和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
三是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 上一篇:成都对口支援十周年专题访谈节目
- 下一篇:没有了